战斗输出的核心机制建立在舰船类型、武器系统、技术强化和战术编组四方面。舰船作为基础作战单位,其攻击方式分为火炮、鱼雷、导弹和光束等类型,不同武器对特定目标存在克制关系。例如火炮对小型舰和无人机效果显著,鱼雷则针对中型舰船设计,而大型舰船通常依赖轨道炮或航母舰载机进行高额伤害。武器系统的选择直接影响舰队输出效率,需根据敌方阵容动态调整。
技术强化是提升输出的关键环节,通过蓝图研究获取技术值可解锁舰船子系统升级。每艘舰船的蓝图包含5-7个可改造配件,包括主武器伤害提升、暴击率强化或冷却缩减等属性。技术点分配需遵循前排强化生存、后排专注输出原则,例如护卫舰优先提升护甲和能量抗性,战列巡洋舰则侧重轨道炮伤害和命中率。当单舰技术值累计超过100级时,可获得金标认证,显著提升整体作战能力。
舰队需按前中后排科学配置,前排由高护甲护卫舰或巡洋舰承担伤害,中排部署多功能驱逐舰兼顾防空与反舰,后排安排战列舰或航母提供远程火力。载机舰船如太阳鲸级航母通过搭载护航艇和战机形成立体打击网,其输出效率取决于舰载机数量和强化等级。利用增援功能突破指挥值限制,将5艘大型舰船编入同一舰队可大幅提升爆发伤害。
资源采集与基地建设是维持输出的后勤保障。金属、晶体和重氢是建造高级舰船的必要资源,需通过工程舰采集或前哨站对接矿点获取。采矿平台能提升10%-30%的开采效率,而AC721重型运载驱逐舰与工程舰混编可减少运输往返时间。资源优先用于升级船坞和生产线,确保巡洋舰以上级别舰船的持续产出,避免因资源短缺导致输出断层。